名片设计

6月
6

无衬线体

无衬线体(Sans-serif)专指西文中没有衬线的字体,与汉字字体中的黑体相对应。serif 就是衬线,笔画边缘的装饰部分;而sans在法语中就是“没有”的意思,相当于英语的“without”。

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Grotesque--早期的无衬线字体设计,如Grotesque或 Royal Gothic体。

Neo-groteque(Transitional or Realist): 新grotesque或称为过渡体--目前所谓的标准无衬线字体,如Helvetica(瑞士体), Arial和Univers体等等。这些都是最常见的无衬线体。笔画笔直,字体宽度比变化没有比人文主义无衬线体那么明显。由于其平白的外观,过渡无衬线体常被称为“无名的无衬线”体。

6月
5

衬线体

衬线体指的是有衬线的字体,又称为“有衬线体”(中文惯用名称“白体”),而与之相对的,没有衬线的称为“无衬线体”(中文惯用“黑体”)。衬线指的是字形笔画末端的装饰细节部分。无衬线字体在西文中习惯称sans-serif,其中sans为法语的“无”的意思;而另外一些人习惯称grotesque(德语作grotesk)或“哥特体”,把衬线体称为“罗马体”,但是这些词已经不是很常用了,只保留于字体名称中。

6月
4

欧洲的手抄本演变历史

现存最早的“书”是西元前3200年古巴比伦人(Babylonia)将楔形文字刻成的泥板“书”。约于西元前3100-2884年,古埃及人将纸草 (Papyrus)做成长条状的“卷轴”,将象形文字纵列写在卷上,阅读时只要展开一小段。此种卷书,一直沿用到罗马时代,只有罗马改用兽皮代之(羊皮纸 Parchment,多用羊和牛犊等兽皮做成的上等皮纸。),这些均称为广义的“书籍”,渐渐有了纸张的发明,书籍形式便演变成今天的样子。
  
  中世纪时,一项重要的变革,是古抄本的出现。它改变了以往“卷”状的书籍形式。新的书本成对摺形式,每二十五章装成一本,用厚重木片做成封面加以保护,这种书籍称为抄本(Codex),且较以前的长条而未经整理的纸草卷更为方便。此种形式延续了好几百年,后来为了要便于阅读,将书籍表面上腊,并用铁圈串装成册,与现代的圈装本极为相似。

同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