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名片黄金时代

8月
23

06131150216581.jpg

◆八十年代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从而带动科技发展。其表现为电脑的普及和通讯条件的改善,新兴公司不断成立,办公条件不断改善,电话号码不断升位,通讯工具不断更新, E-mail地址和网址的出现,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名片内容;企业开始注重对外的形象,使用统一的名片识别战略,促使名片不断变化,名片进入了大众化消费时代。
  ◆九十年代初的电脑名片
  九十年代初期,中国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下海经商浪潮,人们步入商海进行经营活动,首先要印制一盒属于自己的名片。当时的大部分企业,刚进入市场经济不久,主要精力在经营,对商标及标识不太注重,名片印刷大多简单,缺乏个性。早期名片印刷为简单的铅印和稍复杂的树脂版胶印,均为手工操作:手工排版,手工印制。排出的版式因条件所限,变化很少,尤其不能接受的是耗时长(一般要二、三天),质量差(因凸版印刷的压力不一),价格高(一盒单面简单名片约30-40元),生产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低,一天只能印几盒)。由于名片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以上设备已不能适合制作大批量名片的要求,市场急需一种质高价低,印刷快捷的名片。也正是这个时候,彩显电脑开始进入中国,配以所见即所得的图文排版软件,掀起了整个印刷制版行业的革新浪潮。激光打印机也同时进入中国,其极高的分辨率,几乎可与大型胶印媲美,让一般的针式打印机和彩色喷墨打印机相形见拙。电脑与激光打印机的配合使用,不仅可以印制漂亮的文件,而且还可以快速印制质高价廉的名片。国内第一个电脑名片快印系统,正是顺应这一要求,在几个头脑灵活的软件工程师开发下,于一九九二年底在国内最开放的城市深圳产生了。
  第一批电脑名片系统是由硬件、软件和消耗材料共同组成,硬件包括带彩显386组装电脑一台,HP4L激光打印机一台,手持式扫描仪一个,名片切卡机一把,电子塑封机一台;软件包括DOS操作系统一套和专用名片制作软件一套;耗材包括少量的A4电脑名片专用纸,和与之相配的塑封膜。在电脑名片系统的销售者对名片印刷行业光辉前景的描绘中,第一批电脑名片系统卖出了天价,每套最高达十万元;当时的电脑名片,因可随意排版,有美丽图案的底色,再加上一层透明的塑膜,与旧名片相比显得特别的新颖、好看,最高印价每盒可达150元以上,纯利可达2000%。销售电脑名片系统和印刷电脑名片一时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为了配合名片系统的销售,电脑名片系统销售商开始委托设计公司为他们设计图案漂亮的通用型电脑名片彩纸,印象名片彩纸就是其中的一家,后来发展成为国内最早、最知名的电脑名片纸品牌。
  名片制作软件开发并不很难,市场在极短的时间内相继推出了十多种名片制作专用软件,电脑名片系统销售也从深圳发展到北京,又从北京走向全国各地。一九九三年,在北京中关村,先后出现了几十家与电脑名片有关的公司,销售电脑名片系统、软件、配套设备及耗材;在同年的《中国机算机报》和《计算机世界》报中,每期都有大量电脑名片相关广告。电脑名片系统市场供应量增加,再加上电脑硬件周期性的升级降价,电脑名片成套系统价格开始大幅度下滑,不到一年就跌到了成本价。人们开始单独从软件商那里购买软件,然后自己到市场上配置其余的设备,电脑名片系统销售也就衰落了。随名片印刷系统在国内的普及,某些地方开始出现了竞争,促使名片印刷价格下降。
  电脑名片取得真正大发展,则是得益于国内经济由计划向市场的快速变化。九十年代初,外资大量进入中国,兴办企业并与国内的企业竞争,国内市场开始出现大量业务人员,他们对名片的需求增加。同时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企改革,其结果:导致了大多数企业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形成庞大的推销队伍,名片的使用量大增;企业改革也精减下一批多余的人手,并把他们推向市场。推销队伍成为国内使用名片的主力军,随着队伍的壮大,名片的使用群体也越来越大;部分走向市场的人士,为名片制作行业所吸纳,成为从业者。特别是始于九三年的全国电话号码大升位,在极短的时间内(不足四年),全国所有电话系统由简单的人工接驳,提升为自动化的程控电话,再进行光纤改造,在国内每个地方平均都有两次以上的装机扩容,导致电话号码不断升位变化,有的地方电话号码连续变动达四次。刚印刷好的名片因受电话号码变动影响,往往还未及使用就已作废。市场的需求,使方便快捷的电脑名片印刷进入了黄金时代!